都知道羽绒服和棉服,都是蓬松材料存储空气实现的保暖;但衣服内部储存了空气都可以保暖吗?答案是:不一定!
空气绝对静止时,是最好的保暖材料;在运动条件下,它又是最好的散热材料。比如夏季高温打开风扇,温度立即下降。
服装的作用是减少人体热量流失,延长人体能量的有效时间。人体热管理需要解决对流、辐射、传导和透湿的科学原理。
从原始社会的茅草树叶,到7000年前记载人工种植出植物棉花,二战后把羽绒的保暖性能发挥到极致。科技发展至今,技术最没有进步是冬季服装的保暖,停留在动物身上的毛发和羽绒。
为什么化学纤维棉的蓬松体,无法完全替代羽绒?
答:比如环境温度0摄氏度,人体散发热量35摄氏度,首先给蓬松体储存的空气加热。这时空气就会产生热运动、热传导和热流失。
羽绒的多孔结构、独特形态和片状物,将空气有效分割、固定,形成静态空气区,强制降低热运动;化纤棉也可以各种弯曲和梳理排列,但它对空气分割和阻隔的能力不如羽绒,空气静止度和使用复原性受限,导致棉服的保暖性能一直不如羽绒。
生活经验告诉我们:感到寒冷时就会把衣服裹紧,保暖性能明显提升;穿着过于宽松的服装与身体之间地空气层,对于保暖性能是伤害的。空气是否能保暖由它的静止度来决定,静止度越高保暖性能越好。